在2024年3月30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汪飞白教授凭借其卓越的翻译成就和对翻译事业的杰出贡献,荣获了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项——“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系中国翻译协会于2006年创立之奖项,旨在对在翻译及国际文化交流领域表现卓越、贡献非凡、德高望重的翻译家们予以表彰。自设立迄今,已有季羡林、杨宪益、林戊荪、许渊冲等共计49位杰出翻译家荣膺此奖。而在2024年,更有13位翻译家荣获此项殊荣。
汪飞白,笔名飞白,出生于1929年,擅长英、俄、法、拉丁等语种。肄业于浙江大学外国文学与英语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俄语专业。历任中南军区、广州军区司令部翻译,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尔赛纳斯学院英文系客座教授,云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从事翻译工作70余年。
飞白教授在建国之初任军事兼外事翻译10年,记功获奖4次,撰写《诗海·世界诗歌史纲》2卷,含飞白译世界名诗500首,主编《世界诗库》10卷,其中亦含飞白译诗700首。代表译著有《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马雅可夫斯基诗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古罗马诗选》《勃朗宁诗选》《哈代诗选》《特瓦尔多夫斯基诗选》等,并撰译学专著《译诗漫笔》。《诗海·世界诗歌史纲》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1955年在部队开始翻译诗歌经典时照
飞白著译《诗海》传统卷和现代卷 1989年出版
飞白主编并参译的《世界诗库》10卷,1995年出版
获奖感言:
获得中国译协的终身成就奖我深感荣幸,衷心感谢评委会给我的认可和勉励。同时也为我受年龄拖累今天不能来到现场深感遗憾和歉意。
此时此刻,我首先要感谢鲁迅先生于100年前谆谆嘱咐家父(当年的青年诗人汪静之)“多学外国诗”;也要感谢家父,他因条件所限未能学成外语而于80年前把鲁迅的嘱咐郑重其事地转交给我,这是我毕生从事翻译工作的源起。但一直推动我的终究不能归结为使命,而更主要是对诗海航行的喜爱和向往。
每当遇到好诗,感受就开始动荡,发热发酵,要求把它重塑为另一语言里的新字而仍能体现原诗“显现意味的样式”(Art des Meinens,本雅明语),直到诗在新的语言世界里再次赋形获得生命,译者才长舒一口气。这就是译者的享受,当然享受的不一定是愉悦和抚慰,更可能是悸动、震撼、焦灼,以及望洋兴叹。就如在海上行船和呼吸,享受的不一定是海风轻拂而更可能是惊涛扑面。这就是对译者的奖励,人本来没有理由为深呼吸另获奖励。
尽管如此,我仍非常感谢和珍视中国译协和评委会对我工作的认可和勉励。因为不仅我所做的军事、外事翻译是社会行为,哪怕最个人化的诗翻译,其性质也必然是“分享”,是“声波探测”并需要回声的肯定。因此如果我有一点成就,我万分感谢70多年来在逆境和顺境中不断支持我激励我的每一位尊敬的前辈和师长,每一位亲爱的战友和热心的读者,是你们引导和护送着我一直坚持走到今天。谢谢你们。